聯欣診所 - 功能醫學、過敏原/荷爾蒙檢測、預防醫學的健康管理趨勢專家 - 健康智庫 - 環境隱憂 - 你不可不知的輻射污染
>
健康智庫
>
環境隱憂
你不可不知的輻射污染
文/聯安預防醫學機構 聯欣診所營養師 蕭汎津
近日日本福島核災引發輻射污染的新聞不斷,導致遠在海洋另一端的台灣也不免人心惶惶,擔心台灣的食物也遭輻射污染,更多民眾因為新聞報導而搶購碘片,或其他宣稱有抗輻射功效的保健品來對抗輻射,究竟,這些方法有效嗎?現在,就讓我們先來認識輻射的危害,以及對抗輻射傷害的方法。
 
什麼是輻射?
輻射是能量的發射和傳遞,比如陽光就是輻射的一種。地球是由各種核反應塵體所構成,因此輻射是隨著地球的構成而一直存在我們的生活環境中,但因為這些輻射均勻的分布各地而不至於對人體產生傷害。人體所受到的輻射可分為天然輻射(佔81.2%)和人造輻射(佔18.8%),種類如下:
 
輻射種類
   
天然輻射
宇宙射線
來自外太空穿透力強的高能粒子,及其與地球上空大氣中的原子碰撞產生。宇宙射線會受到大氣層的阻擋而減弱,高海拔地區因大氣稀薄,故輻射線較強。
地表輻射
土壤、岩石、動植物所含有的微量放射線物質(鈾和釷),依地質結構及人類建設而有不同。
氡氣
為鈾系和釷系元素衰變過程的產物,存在居住環境中,為天然輻射最大的來源,可藉由保持空氣流通來降低室內氡氣濃度。
體內輻射
人體中的鉀有0.012%為放射性鉀,對人體不會造成傷害。
水源輻射
台灣地區的水中輻射來源主要為氡及鐳,以溫泉水中的氡含量較高。
人造輻射
醫療輻射
X光檢查、電腦斷層掃描、癌症放射線治療等,為人造輻射的主要來源。
核爆落塵
核爆所產生的輻射落塵,會散播至人類的生存環境中。
核能發電
核能發電所產生的微量放射線物質,可藉由輻射安全防護設計,局限於核能管制區,不會影響一般民眾。
工業輻射
輻射廣泛應用在工業上,例如飛機引擎檢測、醫療器材殺菌等。
 
這次日本的輻射事件,屬於放射落塵。放射落塵對人體的影響,依其活度(一定量的放射性核種每秒發出多少輻射)以及壽命(放射性核種的半衰期)而異。放射落塵中有兩核種壽命較長:90和銫137,因此在放射落塵污染的食物中常被檢出;而此次福島核災也測出131,相對的半衰期短,通常只在核子意外的最初幾天劑量較高。而無論如何,更重要的是這些物質經由食物鏈進入人體的影響。下表為這幾種放射性元素的比較:
元素
131
90
137
半衰期
8
28.8
30.17
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影響甲狀腺,可能導致甲狀腺腫瘤
依附於骨骼及牙齒中,不易排出
分布於全身,各器官皆受影響,尤其是對輻射敏感的器官傷害較大,特別是乳癌
 
輻射對生物體的影響
游離輻射(放射線)在通過生物體內時,會發生一連串的生物效應,使沿途上的原子產生游離或激發的作用,如此的原子損傷最終發展為器官,以及身體整個的傷害。放射線對生物體的傷害主要是透過「間接作用」,也就是游離輻射的能量被細胞吸收,傳遞給細胞中的水分子(佔80%以上)產生游離以及反應性很強的自由基,再引起損傷分子的反應
 
下表為輻射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軀體效應
急性效應
n    皮膚發生紅疹
n    骨髓、肺、消化道傷害
n    白血球減少
n    不孕
n    噁心、嘔吐、腹瀉
非機率效應
在短時間接受劑量超過一劑量限值時,會有一些人體效應的發生,所引發多為急性反應,嚴重程度則與劑量大小有關
遲發效應
n    白內障
n    對胚胎成長的影響
n    白血病
n    惡性腫瘤
機率效應
任何微小的劑量均有可能引起此效應,但此效應發生後不一定會有生物效應產生,與機率有關,為慢性效應。
遺傳效應
遺傳基因突變,或染色體本身斷裂
須注意的是基因突變或染色體異常在沒有放射線時也是會自然發生的,但放射線會增加其發生的機率,每西弗的劑量約可增加一倍的發生機率。
 
以下為生活中游離輻射劑量,以及不同輻射劑量急性暴露對人體的影響:
劑量
劑量說明及急性症狀
0.02毫西弗
胸部X光攝影劑量
0.09毫西弗
台北美西往返一趟劑量
7毫西弗
正子斷層掃描(PET)劑量
50~250毫西弗
淋巴球染色體出現異常
1-2西弗
噁心、嘔吐
2-10西弗
骨髓造血器官受損,引起細菌感染、出血,30天左右死亡
10-15西弗
腸胃內皮受傷、脫水、細菌感染,8天左右死亡
>20西弗
中樞神經受傷、痙攣,數分鐘至數小時內死亡
註:1西弗=1000毫西弗
 
 
如何減少輻射對身體的傷害?
當輻射污染發生時,儘可能遠離事故地區,減少接觸輻射原,為最重要的防護措施。除此之外,在飲食的部分有以下幾點是需要注意的:
1.      避免消費污染地區出產的牛奶或蔬菜。
2.      防止食物污染:放射性不能污染包裝好的食物,因此須注意食物的密封;農牧業者可以防水布保護種植中的蔬菜,並將動物移入室內。
3.      在輻射汙染的緊急狀況時,服用碘化鉀可降低甲狀腺癌的風險,因為碘化鉀可以抑制甲狀腺對放射性碘的吸收。但須注意只有在公共衛生主管機關建議時才需服用碘化鉀,甲狀腺機能異常者更須注意不可任意服用。建議甲狀腺機能正常者可藉由含碘豐富的天然食物,如海帶、紫菜、藻類等,來獲得碘。
4.      多攝取色彩豐富的抗氧化蔬果,以減少放射線對身體造成的氧化傷害。
 
提醒大家,放射性碘131只是輻射污染初期會出現的核種,還有其他放射性元素的長遠影響,才是危害更大的,因此大家無須一窩蜂的補充碘,或者購買坊間誇張抗輻射效果的保健品,其實,多攝取抗氧化蔬果,建立身體的抗氧化能力,才是最根本的做法。
 
下週,我將繼續跟大家分享有哪些抗氧化蔬果可以幫助身體對抗輻射威脅。
 
 
資料來源: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http://www.aec.gov.tw/www/index.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