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輻射種類
|
說 明
|
天然輻射
|
宇宙射線
|
來自外太空穿透力強的高能粒子,及其與地球上空大氣中的原子碰撞產生。宇宙射線會受到大氣層的阻擋而減弱,高海拔地區因大氣稀薄,故輻射線較強。
|
地表輻射
|
土壤、岩石、動植物所含有的微量放射線物質(鈾和釷),依地質結構及人類建設而有不同。
|
|
氡氣
|
為鈾系和釷系元素衰變過程的產物,存在居住環境中,為天然輻射最大的來源,可藉由保持空氣流通來降低室內氡氣濃度。
|
|
體內輻射
|
人體中的鉀有0.012%為放射性鉀,對人體不會造成傷害。
|
|
水源輻射
|
台灣地區的水中輻射來源主要為氡及鐳,以溫泉水中的氡含量較高。
|
|
人造輻射
|
醫療輻射
|
X光檢查、電腦斷層掃描、癌症放射線治療等,為人造輻射的主要來源。
|
核爆落塵
|
核爆所產生的輻射落塵,會散播至人類的生存環境中。
|
|
核能發電
|
核能發電所產生的微量放射線物質,可藉由輻射安全防護設計,局限於核能管制區,不會影響一般民眾。
|
|
工業輻射
|
輻射廣泛應用在工業上,例如飛機引擎檢測、醫療器材殺菌等。
|
元素
|
碘131
|
鍶90
|
銫137
|
半衰期
|
8天
|
28.8年
|
30.17年
|
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
影響甲狀腺,可能導致甲狀腺腫瘤
|
依附於骨骼及牙齒中,不易排出
|
分布於全身,各器官皆受影響,尤其是對輻射敏感的器官傷害較大,特別是乳癌
|
軀體效應
|
急性效應
|
n 皮膚發生紅疹
n 骨髓、肺、消化道傷害
n 白血球減少
n 不孕
n 噁心、嘔吐、腹瀉
|
非機率效應
|
在短時間接受劑量超過一劑量限值時,會有一些人體效應的發生,所引發多為急性反應,嚴重程度則與劑量大小有關
|
遲發效應
|
n 白內障
n 對胚胎成長的影響
|
|||
n 白血病
n 惡性腫瘤
|
機率效應
|
任何微小的劑量均有可能引起此效應,但此效應發生後不一定會有生物效應產生,與機率有關,為慢性效應。
|
||
遺傳效應
|
遺傳基因突變,或染色體本身斷裂
|
劑量
|
劑量說明及急性症狀
|
0.02毫西弗
|
胸部X光攝影劑量
|
0.09毫西弗
|
台北美西往返一趟劑量
|
7毫西弗
|
正子斷層掃描(PET)劑量
|
50~250毫西弗
|
淋巴球染色體出現異常
|
1-2西弗
|
噁心、嘔吐
|
2-10西弗
|
骨髓造血器官受損,引起細菌感染、出血,30天左右死亡
|
10-15西弗
|
腸胃內皮受傷、脫水、細菌感染,8天左右死亡
|
>20西弗
|
中樞神經受傷、痙攣,數分鐘至數小時內死亡
|